身體里住進"陌生自己"的365天
過去一年,全紅嬋的骨齡檢測單上新增了3厘米身高與8公斤體重,這對需要保持每秒3.4米入水精度的十米台選手而言,無異於重建肌肉記憶的殘酷試煉。國家跳水隊科研組的數據顯示,體重每增加1公斤,207C(向後翻騰三周半抱膝)動作的旋轉半徑就會擴大0.17米,這意味著她必須將起跳高度提升5厘米才能完成同等質量動作。
發育關:女子跳水的"無聲海嘯"
縱觀跳水史,超過70%的女子台選手在發育期出現成績滑坡。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任茜,因身高暴漲13厘米遺憾錯過東京奧運;加拿大名將本菲托直到25歲才重新掌握407C(向內翻騰三周半抱膝)動作。而全紅嬋在墨西哥站預賽的五個動作中,最易受體型影響的6243D(臂力向後翻騰兩周轉體一周半)仍拿到4個9.0分,其背後是每天加練的200次陸上彈網訓練,以及精確到克的飲食控制——這份近乎苛刻的"成長課表",讓她的體脂率始終維持在12%的競技紅線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