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死於1688年,她的緋聞卻傳到了2025年

2025-03-26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5/5
▲昭西陵。圖源:圖蟲創意

由於孝莊死後的異常安排,那起陳年緋聞又被傳播和解讀。人們認定,孝莊曾經下嫁多爾袞,死後無顏見皇太極,故不敢與皇太極合葬。

歷史學者劉潞則指出,孝莊下葬的非常規操作,主要源於康熙時期滿族的喪葬改革。滿族的傳統是火葬,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順治,三任皇帝都被火葬。但到康熙時,儒家的土葬觀念深刻影響到康熙,1674年,他讓自己病逝的皇后成為第一位土葬者。到孝莊病逝時,土葬的觀念已經盛行,如果用火葬,連康熙自己都難以接受;但如果土葬,則無法讓她與皇太極合葬(土葬用棺槨,火葬用骨灰罈)。康熙只好採取了修暫安奉殿的做法,留待後繼者解決這個問題。可見,孝莊獨葬昭西陵,與多爾袞根本無關。

終其一生,孝莊是一個既能隱忍又有魄力、既有作為又能隱退的女政治家。她輔佐兩任少年皇帝,兩度幫助大清度過危局,卻始終沒有被權力欲控制,一直都是來去自如,能進能退。自始至終,她連一個垂簾太后的名號都不要,她只是兩任皇帝的母親和祖母。

一個人的偉大,有時候不在於他/她做了什麼,而在於他/她不做什麼。

她可以玩弄權力,奢靡度日,但她沒有;她可以走上前台,垂簾聽政,做真正的帝國女主,但她沒有;她可以頑強地刷存在感,在歷史上留下一個高貴的背影,但她也沒有……

這或許正是孝莊高於歷史上其他女強人的原因。

有意思的是,清朝的一頭一尾出現了兩個太后——孝莊和慈禧,這兩個太后的經歷、資格和壽命都很相近,人們喜歡拿她們做對比。

但我從她們身上卻發現了兩條截然相反的思想軌跡。

慈禧早年借著朝廷中革新派(比如恭親王奕訢)的勢力,兇狠打擊輔政八大臣為首的守舊派,從而上台,也算是改革的受益者和支持者。但到晚年,她卻日趨保守,最終扼殺了光緒的變法事業。這是一條思想由趨新而守舊的常規軌跡。

孝莊剛好相反。她早期的政治取向是復舊,反對順治的漢化改革。但到後期,她轉而支持康熙銳意改革。這是一條思想由守舊而趨新的非常規軌跡。

可見,慈禧是一個被權力慾望日漸侵蝕墮落的人生,而孝莊則是一個控制權力慾望、知錯能改、主動提升的人生。兩人高下立判。

至於那些附加在孝莊身上的緋聞,儘管真真假假至今仍是歷史的疑案,但這無損於她的美名。
奚芝厚 • 26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0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1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9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