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他21歲時,其父帶著弟弟和他一起進京考試,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歐陽修,當時歐陽修提倡革新變法,看到他的文章後讚嘆不已,直接就判為了第一名。
他的文章《刑賞忠厚之至論》文辭簡練、通俗易懂,推陳出新,完全脫離宋初的浮靡艱澀的文風。但是後來是歐陽修以為是弟子曾鞏之作,為了避嫌,就將他的文章判為了第二名,其弟弟蘇轍也名登五甲,當時就轟動京城,京城的文人都聽說三位姓「蘇」的才子,竟都出自一家,他家的門檻都快被前來拜訪交流的文人才子踏破了。
但是一時的風光無限都被一紙噩耗所打破,其母在家病逝,父子三人只好回鄉守孝,不久後,其父也病逝,兄弟兩人又守孝三年,接連失去了兩位親人,對兄弟倆的打擊很大,到了還朝之時,又恰巧趕上王安石變法。
當時由於他反對新法,和王安石的政見不和,於是自請出京任杭州通判,杭州的江南美景令他沉醉,這個時期作了大量寫景的詩歌,比如《飲湖上初晴後雨》這樣的寫景名篇。
其後又調任各地知州,蘇軾是百姓心中的好官,帶領當地官員治水,修河堤,在他的治理下,終於是保住了此城和一城人的性命。
在他42歲這年,老天和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,甚至改變了蘇軾的心境和人生的走向。當時他任湖州知州,寫了一篇《湖州謝上表》以謝皇恩,其中就不免夾雜了個人情感色彩,於是就被當時的新黨抓住把柄,拿著其中的隻言片語斷章取義。
說他愚弄朝廷,包藏禍心,非要置他於死地,當時剛上任三個月的他,就被抓了起來,當時朝廷中的元老,欣賞他的人紛紛為他上書,來保全他的性命。最終蘇軾才免於一死,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,這就是著名的「烏台詩案」。
這次事件是蘇軾的人生終點,但是是蘇東坡的人生起點,他在一處小山坡租了一塊地,從此性情大變,開始種地養花。
就是在這一時期,是他詩詞創作的巔峰,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,辭賦《赤壁賦》、詞作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《定風波》,散文《記承天寺夜遊》等都是發人深省的千古名篇。
在他的後半生,他以樂觀曠達的積極人生態度面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幸,從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,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,並寫在自己的作品中,於是就對後代的許多人造成了精神與思想上的影響。
在黃州時,他還在閒暇時間研究美食,造出了廣受好評的東坡肉。
他的一生仕途坎坷、浮浮沉沉,但是他用樂觀、隨遇而安,重新審視生活中的問題,也就是他這樣的精神被後人喜歡,詞作被後人傳頌的的原因吧。
參考資料:
蘇東坡的一生,也是自我治癒的一生——澎湃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