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歲大臣尹嘉銓被賜死,斷頭飯吃著2塊肉喝著3杯酒,乾隆:放了他
古代帝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皇權地位,常常會採用很多特殊的手段,來管理臣民,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文字獄了。
文字獄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,中國很多朝代都有關於文字獄的記載,不過要論規模最大,數量最多,時間最長,那就非清朝莫屬了。
清朝對待文字獄犯人的手段十分殘忍,但凡捲入文字獄一案的人,幾乎沒有人能死里逃脫。
不過有一位70歲的大臣,在最後吃斷頭飯的時候,卻因為吃了2塊肉,喝了3杯酒,而被乾隆皇帝放了。
糊塗的古稀老臣
這位70歲的大臣便是尹嘉銓,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,父親是朝廷官員,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之下,尹嘉銓一直刻苦學習,終於在雍正十三年時考中了功名,進入官場。
在官場沉浮的這些年,尹嘉銓先後做了不少的地方官員,後來還一度做上了大理寺正卿之位,位列「三公九卿」。
乾隆四十二年,尹嘉銓以告老回鄉,準備安度晚年。原本按照尹嘉銓的政績,只要他自己不作死,就可以安然地度過餘生,享受一世清名。
可惜的是,這位糊塗的古稀老臣,卻因為好面子而深深斷送了自己的生路。
乾隆四十六年,乾隆皇帝巡視五台山回宮,在保定停留了一段時間。地方官員知道皇帝要來之後,立馬大擺宴席,等待接駕。
尹嘉銓得知乾隆帝來了以後,心裡很是高興,雖說他曾經官至九卿,但他已經遠離官場多年了,這些地方官員個個都是人精,知道他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後,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。
尹嘉銓覺得這次乾隆來到了保定,肯定會宣他覲見,正好讓這些捧高踩低的人看看,他在乾隆面前是有地位的。
尹嘉銓一心想著爭名奪利,可乾隆連問候都沒有一句,更別說下旨請他一聚了。尹嘉銓心裡很生氣,認為乾隆忘記了自己。
於是為了重得聖恩,他連夜寫了兩封奏章,請人上交給乾隆。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,就是這兩封奏章,給他引來了殺身之禍。
孝子名聲
乾隆以孝治天下,十分看重一個人的孝道。尹嘉銓自以為拿捏住了乾隆的心思,打著「大孝子」的牌子,所寫的兩份奏章,都是請求乾隆給他故去的父親賜諡號。
在尹嘉銓看來,他的父親生前沒有受到乾隆褒獎的這件事,很說不過去,於是在第二份奏章上,還加上了希望父親能進文廟的想法。
本來乾隆一看是尹嘉銓遞上來的奏章,還準備好好審閱一番,可看了兩眼之後,便火冒三丈。
且不說諡號一般是賜給地位顯赫,和對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的。但賜不賜諡號這件事,是由皇帝一人決定的,皇帝沒發話,你一個臣子怎麼敢開口要的呢。
這封奏章看的乾隆滿肚子火氣,但念在兩父子都為官多年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,乾隆便想作罷,繼續翻看下一封奏章。
沒想到乾隆打開一看,第二封奏章還是尹嘉銓寫的,裡面的要求更加過分,竟然妄想其父從祀孔廟。
這下乾隆的怒火徹底被點燃了,他直接在奏章上批下「竟大肆狂吠,不可恕矣!」的話,並下令抓捕尹嘉銓,查封他的家產。
文字獄
這不查不知道,一查嚇一跳,尹嘉銓家中藏書之多,堪比書屋。在清朝這個敏感的朝代,文字越多就代表著危險係數越高。
果不其然,在查收的書籍里,這些看事情不閒大的官員們,就指出了其中尹嘉銓寫下的「大逆不道」之言。
比如乾隆曾經自稱「古稀皇帝」,按照當時的觀念,只要是皇帝用過的字,都應該避諱,而尹嘉銓在書中卻自稱古稀老人,這簡直就是蔑視天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