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,他規規矩矩地上給皇帝宋仁宗,希望通過這位年輕天子來阻止劉太后的「壽禮計劃」。結果呢?他的奏書被悄悄按了下去,連水花都沒激起。
范仲淹不甘心,他決定劍走偏鋒,把第二封奏疏直接遞到了劉太后手中。這下,整個朝廷都炸鍋了。
舉薦范仲淹的晏殊聽說後,直接把他叫到府里,狠狠訓了一頓:「你這是鬧哪樣?你又不是言官,怎麼突然搞這麼大動靜?這不是給我添亂嗎?」晏殊的擔憂不無道理。當時的朝堂關係複雜,范仲淹的舉動不僅可能讓劉太后生氣,還會連累晏殊自己。
但范仲淹覺得自己沒錯。他回家後,寫了一篇三千多字的《上資政晏侍郎書》,語氣謙卑卻堅定,表達了自己的信念:他不是為了沽名釣譽,而是為了大宋的禮法和未來。如果禮法不正,外戚干政的悲劇就可能重演。
晏殊看完後羞愧不已,主動向范仲淹道歉。這一幕,也讓人見識到了范仲淹不屈不撓的性格。
劉太后與士大夫的博弈
然而,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。
劉太后對范仲淹的態度可不像晏殊那麼大度。她對這個「刺頭」沒了好感,覺得此人留在京城太礙眼了。於是,范仲淹被外放到河中府。在離京之前,秘閣的同僚們為他送行,稱讚他「光耀」。
范仲淹表面上雲淡風輕,但心裡卻清楚,他的堅持也許為自己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。
太后與天子的隱秘往事
說到這裡,劉太后的形象可能已經在你腦海中變得立體起來了。
她不是單純的權力狂,而是個複雜的人物。劉太后執政期間,的確做出了許多超越禮制的事情,比如穿天子冕服祭祖,甚至有人獻上《武后臨朝圖》,希望她效仿武則天。
不過,她也有底線。當她看到這幅圖時,直接撕得粉碎,並說:「吾不作此負祖宗事。」對宋仁宗,她既有嚴厲的一面,也有溫情的一面。比如為了培養他的性格和學識,她從小就禁止宮中食用海鮮,甚至為他的婚事操碎了心。她本可以讓自己輕鬆一些,但她選擇了扮演「嚴母」的角色。
然而,母子間的矛盾卻不可避免。尤其是在權力的交接問題上,劉太后始終不肯讓步。這種張力,貫穿了她執政的整個後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