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從那部電影,陸陸續續也有一些小角色的劇本找到黃柳霜。黃柳霜當然是來者不拒,無比珍惜每一次出演機會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1921年,黃柳霜終於拿到了一個能被觀眾記住的角色。隨後她又出演了電影《海逝》,在電影里,她飾演了一位叫做「蓮花「的中國少女。因為演得太好,甚至蓋過了男主角的風頭。
此後,黃柳霜又接連出演了多部電影。不過,她漸漸發現,因為自己的亞裔身份,她只能在電影中出演一些特定的角色,這些角色身上充滿了美國人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,不是性格狡猾就是悲慘死去。
黃柳霜雖然生長在美國,但是很清楚自己身體里流的是中國人的血脈,出演這樣的角色她心裡當然也會很不舒服。
於是,1928年,黃柳霜來到了歐洲。在這裡,黃柳霜迎來了她演藝生涯的高潮。當時,她拍攝的電影在歐洲大火。火到什麼程度呢?
可以這麼說。那個時候,英國的少女們,都會刻意去模仿黃柳霜的妝容和穿搭。她參演的電影海報,貼滿了英國的大街小巷。除了在民間獲得了觀眾的喜愛之外,黃柳霜還被英國皇室邀請出席宴會,可見其地位一斑。
原以為用演技和成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後,就能受到好萊塢的公平對待。但令黃柳霜感到失望的是,無論她再怎麼努力,都無法得到這些美國人發自內心的認同。
她不是沒有抗爭過。在一次採訪中,她曾經公開表達過這種不滿。為什麼華人就一定要被塑造成這麼卑劣的角色?哪怕擁有更強大的實力,在白人演員面前,她還是沒有那麼有競爭力。
在黃柳霜眼中,古老的亞洲文明絕對不輸於西方文明,甚至比西方文明更加先進,更加古老。但是這些西方人卻打從心眼裡看不起亞洲人,這是她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的。
那個時候,黃柳霜感到徹底的心灰意冷。
02 溯源中國,心繫祖國
1936年,31歲的黃柳霜第一次回到祖國的故土。
在她踏上祖國故土的那一刻,就是爭議的開始。由於黃柳霜在電影中曾經出演過一些具有嚴重刻板印象的中國角色,很多人對黃柳霜抱有很大的敵意。
黃柳霜也曾經談過這個問題。她認為,這些角色即使她不去出演,也會有其他亞裔演員出演。她所能夠把控的,就是展現出這個角色更有魅力的一面,讓西方人對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印象發生改變。
這不是說說而已。事實上,黃柳霜也的確是這樣做的。黃柳霜最喜歡的衣服就是旗袍,在現今留存的照片中,黃柳霜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旗袍。